两个月前,长江文明馆内一场汇聚世界大河流域的对话全球瞩目。两个月后,它受到联合国科教卫组织的关注。
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专程来到长江文明馆考察,参观“长江之歌,文明之旅”常设展览,考察大河对话会址环境,并与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等市领导就“大河对话”后续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长江文明馆会客厅,副市长刘英姿亲切会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一行。刘英姿说,在武汉一个有特色的博物馆(长江文明馆)里接待班德林先生特别有意义。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城市充满着活力。长江文明馆虽然设在武汉,却它是整个长江流域的博物馆,并且得到了长江沿线博物馆的大力支持。长江文明是全世界共同追求和认同的一个价值观念,其最主要的核心是生态文明。
2016年9月19-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联合在长江文明馆成功举办了2016大河对话(Great Rivers Forum ,简称GRF)。来自世界大河流域17个国家和地区约30个城市,23个国际、国内组织,24家国际、国内文博单位以及14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中外嘉宾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对话。2016大河对话论坛的主旨是大河嬗变和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围绕世界大河流域的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武汉为来自世界大河流域的城市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大河对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2016大河对话武汉宣言》。美国、俄罗斯,埃及等8个国家的博物馆和长江文明馆签订合作备忘录。武汉也与秘鲁普卡尔帕市和乌干达金贾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刘英姿说,以长江文明馆为载体,通过中国武汉这个平台与世界去交流,去对话,这是我们设立大河对话的一个初衷。长江文明馆是武汉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一个重点项目。武汉市是中国政府定位的长江经济带超大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武汉正围绕“长江文明”,打造“长江文明之都”,期望得到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及班德林先生的大力支持。她还向班德林一行介绍了武汉推进“文化五城”(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和大学之城)建设情况。
武汉市文化局局长何伟提出建议,希望将“大河对话”纳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项目框架内,每两年联合举办大河对话。何伟解释说,大河对话可在长江文明馆设立秘书处,指定专人与长江文明馆对接,将大河对话真正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如果充分利用论坛成果,促进大河流域全球化战略合作?何伟建议组建“大河对话”国际智库,打造大河对话基地。成立大河文明研究院作为“大河对话”国际智库载体,以囊括大河流域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专家为目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智囊团(咨询研究机构),推动全球大河流域研究方面有影响力的课题项目建设,出版年度报告(蓝皮书),形成常态化的成果产出。
班德林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后,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们应该尽力给予支持”,并请武汉市提交一份详细的书面文字资料,以便于他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研究和更好落实。班德林说:“我们有很多方面可以合作,比如大河对话的合作,还有其他方面更多的合作。欢迎武汉加入全球网络创意城市,希望你们在文化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和合作。”
“万里茶道、青铜文化”两项目,武汉牵头正在申遗
在人文长江馆,班德林对我馆展陈的一块重达150公斤,长1.8米,高1.2米的“万里茶道砖茶”兴趣浓厚。当得知砖茶正面镌刻的是“武汉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线路图”时,班德林点头称赞。陪同参观的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武汉是万里茶道的发源地之一。“万里茶道”是中国文明西输的重要途径,是欧洲文明东输的要道。目前,武汉市作为“万里茶道”申遗牵头城市,正联合其他城市,积极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争取于2017年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经陆路输出至俄罗斯和欧美的贸易通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路。万里茶道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全长1.3万公里。
汉口是19世纪中叶中俄万里茶道源点。近代,汉口是中国的主要茶叶集散中心之一。是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以及河南信阳等9省产茶区的茶叶重要集散地。1861年,江汉关出口红茶8万担,1863年出口27万担。1900年汉口仅出口俄国茶叶就达39万担(约19500吨),占中国输出俄国茶叶的80.9%。
在展现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区域,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向班德林一行介绍道,以湖北的盘龙城、四川的三星堆、江西的吴城等遗址为代表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支柱,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学术基础。目前,武汉市人民政府拟联合四川、江西有关城市,积极推进长江流域青铜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希望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和帮助。
长江流域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公元前16世纪,中原商文化南下,在武汉黄陂建立据点,留下了盘龙城遗址。以盘龙城为基地,商王朝将南方的铜矿资源北运,同时也将中原的青铜冶铸技术和其他文明成就带到南方。这一历史事件带来了中国青铜时代面貌的根本变化,开启了长江文明的新时代。
以盘龙城的出现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江西瑞昌铜岭遗址、吴城遗址和牛城遗址,安徽南陵和铜陵遗址,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以及四川三星堆、金沙等遗址,成为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的共同代表。长江流域的文化生态从此改变。具有本土文化基因的长江流域居民,拥抱、接纳中原青铜冶铸技术的同时,将青铜这一物质载体与本土精神信仰、生活传统和审美趣味结合起来,推陈出新,反哺中原文化。这是本土文明接纳外来文化后融合创新的成功例证。中国历史整体步入新的勃兴期。此后,长江青铜文明与黄河青铜文明一并成为中华文明重要支柱,为西周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乃至秦汉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盘龙城遗址、吴城遗址、三星堆遗址在内的以长江为依托的一系列青铜文化遗址,作为业已消失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明成果的独特见证,具备了不可否认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希望武汉能够为“遗产和世界大城市”项目提供成功案例
在探讨长江文明合作的同时,班德林主动提出‘遗产和世界大城市’项目。他说他正在发起该项目,希望武汉能够当作试点城市,为此项目提供好的案例。
班德林说,“21世纪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遗产进行重新的定义。遗产不仅可以是遗留下来的,也可以是创造的。此前,我们对遗产的定义比较狭隘,仅限于传统的遗留下来的才当作遗产。人们以何种方式定义遗产的同时,‘制造遗产’就显得格外重要。悉尼歌剧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它不是世界遗产,但我们认为它无论从建筑质量上还是从艺术品质上,它都是一个非常过硬的艺术作品。所以我希望武汉也加入这个群落,一同冒险,一同成长,能够和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一起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城市。”
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市标志性建筑。歌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建设工作从1959开始,1973年剧院正式落成。歌剧院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欧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法国中兴集团董事长吴忠、武汉市外办副主任李璞、市政府重点办副主任廖明辉、武汉园发公司董事长吴涛、长江文明馆馆长吴宏堂、总经理刘文波等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