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大河讲堂vol.11 | 听《国家宝藏》“网红”教授聊青铜器

2019-05-30作者:本站编辑

分享到:

5月29日下午,第十一期大河讲堂在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如期开讲。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教授以《从曾侯乙文物看当时的礼乐文化》为题,为在场的两百余名听众揭秘曾侯乙文物,分享了曾侯乙墓的发掘内幕、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意义等精彩内容,探寻古代贵族礼乐制度“钟鸣鼎食”的场景,领略中国传统雅乐之美。

 

万全文教授的讲述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漆器、金器、玉器,讲述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先民追求美好的浪漫情怀。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肖雯主持了此次讲堂。湖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武汉市紫润小学等学校参与了此次讲座。

 

 

曾侯乙墓的发掘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考古

曾侯乙墓椁板揭开前后

万全文教授介绍,1978年发掘于随州城郊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战国早期曾国国君墓。这座沉寂2400年左右的地下宫殿,出土文物15000多件,其中包含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生活用具,漆木器,金器,玉器,竹简等。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和竹简上还有各类文字12000多字,内容丰富。

 

曾侯乙墓的发掘,是打开了2400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出土的礼乐器,是周代礼乐制度的物化形态。

 

 

曾侯乙墓的形制相当于“三室一厅”

曾侯乙墓主棺

万全文教授在介绍曾侯乙墓时形象地解释说:“曾侯乙墓面积为220平方米,跟其他大型楚墓不同,曾侯乙墓呈不规则多边形,形制相当于现在的三室一厅。中室就好像现今的客厅,位于墓葬最中心的位置。”曾侯乙编钟与编磬、九鼎八簋一起出土自墓葬中室。 

 

 

青铜时代的生活“烟火气”

青铜用具 — 炉盘
青铜用具 — 炭盆、箕和漏铲 

万全文教授介绍,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炉盘是用于煎食的炊具,出土时盘内有鱼骨。而被称为“古代冰箱”的铜鉴缶,外表极富装饰美,集浑铸、分铸、焊接制作工艺于一体,缶置于鉴内,盖好盖,二者浑然一体。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讲,都已有现代工业设计的味道。

 

 

一钟双音演绎“时代乐章”

在讲堂中,万全文教授指出,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礼乐文明的最高体现。曾侯乙编钟共出土六十五件,其中有一件是楚王赠送的镈钟。先秦出土的编钟中,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铸造最精美。 编钟上刻有标音的铭文,反映了当时曾国、楚国和郑国等诸侯国的律名,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此外,曾侯乙编钟还是当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侯乙编钟具有一钟双音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钟能够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如此,一套完整的编钟就可以演奏很多不同的乐曲”万全文教授解释说。

除“一钟双音”这一了不起的成就之外,曾侯乙编钟还“七音齐备”,并且具有12个半音。

 

 

现场提问环节

在现场互动环节,不少听众积极举手提问参与互动问答,将讲堂气氛推向高潮。万全文教授就二十八宿图衣箱是否为古人相信天象的凭证、曾侯乙墓中的水对文物是否有不好影响、古代礼乐制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赢得现场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