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很小的舞台。
由于我们的低微地位和身处在这一广阔无垠的空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有救星从宇宙别的地方来拯救我们。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
至少在不远的将来,人类还无法迁居到别的地方。
无论你是否喜欢,就目前来说,地球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它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在彼此交往时更显友好,同时还要保护和珍惜这个宇宙中渺小的淡蓝色的斑点——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知的唯一家园。
——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不知道你的朋友圈是否像36线小编一样被新一期的跑男刷屏了。
在这一期节目,跑男团从杭州热血起跑,深入到清洁直运、厨余分拣和能源转化等的全过程,在垃圾处理环节中,带领大家直观地了解了城市垃圾的现状。
面部表情没有点儿震惊简直对不起我们自己亲手造的垃圾。
生活垃圾清运
生活垃圾发酵、填埋
生活垃圾发酵后焚烧发电
不知何时,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一次性塑料占领了。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塑料瓶、塑料餐盒......它无处不在,你早就习惯它,甚至觉得无法离开它;它迎合了愈发快速的生活节奏,使用完后,就毫不犹豫地将其丢弃。你也许会觉得只是吃饭喝水点个外卖而已并不会产生这么多的塑料污染,那今天36线小编仅以外卖环节来分析:
2018年某人某外卖平台数据
以22778元这一个来算
他一共吃外卖1074次
(来自个人页面截图)
平均每次21.2元
每次产生至少1个塑料包装袋
(按照国标2g/个)
一对一次性筷子
(现有的称重3g/双)
一个餐盒
(现有一个塑料餐盒8g/个)
每次产生垃圾13g
1074次共产生13962g约14Kg
简而言之一个人点一次外卖
至少产生13g垃圾
整个宁波点外卖的人数
不少于200万人
以此计算将产生260000000g
260000千克
260吨 每天!!!!!
你所不知道的是,由物品到垃圾只是一瞬间,而降解不知要多久…普通的塑料瓶降解需450年-1000年,塑料袋需要10-100年,洗衣液的瓶子(因为很厚)需要500-1000年。(数据来源:①)当你沾沾自喜过着快节奏的一次性生活时,塑料已经对人类展开了它的报复。
它有可能漂到海上
成为海鸟腹中难以消化的“慢性肿瘤”
它有可能成为
海龟鼻孔上新型“装饰物”
它也有可能
被抹香鲸吞入腹中
成为“致命一刀”
你也许会说我可是智人
这些动物的事情关我屁事
其实
都与你息息相关
这些最小可达1微米
(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的微型塑料
它们会进入食物链
也可以被呼吸进入人体
你扔掉的塑料垃圾又回来了
所谓Karma报应
例如:你喜欢吃贝类
每吃下100克贝类
就会吃下70个微型塑料
数据来源:⑥
微型塑料对人体害处尚未有断定
但各种塑料的危害已有研究
这种“一次性塑料般的廉价生活”
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2019年6月1日
我们邀您参加
由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
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合作
共同举办的
“不‘塑’之约·No Plastic Pledge”
减塑环保公益活动
09:30-11:30 投喂指定垃圾桶“吃”塑料瓶
在武汉园博园东门、儿童乐园,长江文明馆的正门、中庭走廊及丛林餐厅设有塑料瓶收集点。
如果你这天来了武汉园博园和长江文明馆,手上又正好有喝完的瓶装水或饮料,请顺路把塑料瓶带给我们吧!
本次收集的塑料瓶将会变成艺术品的一部分,出现在6月下旬的“不‘塑’之约·No Plastic Pledge”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并在之后的艺术展中持续展出。
10:30-11:00 两馆联廊区域互动环节
英国驻汉领事馆总领事与馆方领导将与大家开展互动,共同参与减塑活动:
①减塑环保有奖知识竞答
人人皆可参与现场竞答。奖品暂且保密,肯定会让你惊喜!
②“垃圾分类萝卜蹲”游戏
仅限7至12岁的儿童参与。
雪崩发生时,所有雪花都觉得是无辜的,没有一片雪花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不要等到人类灭亡后,只有塑料证明人类来过。我们都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何况地球,请行动起来吧!
数据及图片来源:
①https://www.alansfactoryoutlet.com/how-long-does-it-take-plastics-to-break-down
②http://www.simple-green-living.com, Simple Green Living
③http://www.seaturtle.org/mtn/archives/mtn147/mtn147-3.shtml?Nocount
④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2018/11/dead-sperm-whale-filled-with-plastic-trash-indonesia/
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NqEs7vDGg
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830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