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览长江 水利写文明
钮新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响彻华夏,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
深厚的情感根植于对长江的热爱。翻阅长江,她横贯神州6300公里,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她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独有的北纬30度神奇,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育了发达的农业,鱼儿欢腾粮满仓的盛景处处可现;她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国之重镇,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她有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多少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如数家珍;她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无数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情。
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几千年,勤劳、勇敢、智慧,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楚文明及吴越文明。这些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发展史,也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洪水大泛滥,历代的兴衰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治国先必治水,成为先祖留给我们的古训。
为抵御岷江洪患泛滥,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就了千年不朽,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人人神往。
一条京杭大运河,让两岸世世代代的子孙受惠千年。今天,部分河段化身变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通道,再添新活力,大运河成为连接古今的南北大命脉。
历经两千多年时光雕刻的秦灵渠,她的航运功能衰落了,灌溉的4万亩良田仍滋润百姓到今,并以“水浸松木千年在”等古代水利技术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国之大计,长江的治理开发迎来崭新的时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完建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抗击1954年大洪水,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面对54'洪魔带来的巨大创伤,长江水利人开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时俱进,历经3轮大编绘,成为指导长江治理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彻底解决长江水患,驯服洪魔,三峡工程当居伟功。三峡工程历经80年论证,近20年建设,巍巍大坝锁大江,彻底改写了千百年来对长江洪水的“逆来顺受”,起起落落尽在掌控中。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三峡工程,经受住了长江防洪这个千年命题的时代大考,2010年和2012年均发生了超1998年的特大洪峰,洪魔被巍巍大坝拦腰降伏。没有了百万抗洪勇士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惊险豪迈,取而代之的是长江中下游千万百姓闲庭信步尽享大江安澜。三峡年均发电900亿度,滚滚清洁能源送达四方千里之外;川江航道全面改善,货畅其流的黄金水道名副其实。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构想,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期盼与等待呀。南水北调的蓝图,在几代长江水利人无悔选择、默默坚守、创新创造中终于梦想成真,清澈甘甜的长江水在“人造天河”里欢悦北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干渴的华北平原,流向首都北京,流向无数北方人的灵魂里。
98'洪水后,国家投入巨资,历时四年,完成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彻底改变了千疮百孔绵延数千里堤防旧貌,古老堤防重焕青春,成为抵御洪魔的水上长城。
建国以来,从长江水利人手中,长江流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与此同时,沉睡万年的大小江河也被一条条唤醒,以清江水布垭、隔河岩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嵌珠镶玉。这是多么艰巨而充满挑战、闪烁智慧的治水历程!也只有在这条巨川之上,才能演绎出如此壮阔的治水奇观,蕴育出如此辉煌的水利文明,为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正加推提速,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质的资源禀赋与三大战略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三大战略的成败。因此,长江承载的不仅是流域内的百姓富强梦,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长江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未来,价值无限,魅力永恒。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眷恋长江、感恩长江,为她量身打造温馨的“家”,可观看她的自然变迁,演示她的生态环境,呈现她的优美风光,阅读她的悠久历史,馆藏她的璀璨文明。武汉,不经意间开创了国内河流“文明馆”建设先例,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项文化工程、德政工程,必将在长江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汉,把长江文明馆落户于第十届园博会园区的核心,塑造成为园博会的文化制高点和园博园的精神内核,这寄托着武汉对长江的无比敬重与无限珍爱。可以想象,长江文明馆开放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定将发出无比的惊叹:一座长江文明馆,半部中国文明史。
(作者系长江文明馆名誉馆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