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2016大河对话】专家发言集萃

2016-10-09作者:本站编辑

分享到:

2016大河对话,聆听来自大河流域的声音

国际博协巴西国家委员会主席玛利亚·伊格纳·曼托瓦尼·弗兰科 

亚马逊区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一段区域,非常便于生物的观察,自从几千年前自然多样性就成了特色。亚马逊区域有很多不同的人类部落和民族的聚集,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在过去十年中,这个区域已经达成了政府之间的共识,那就是要建立一个水电厂,来为巴西提供更多的电力,同时也为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提供电力。我们要投资清洁能源,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整合行为。我们需要考虑到几大问题,比如说社会、历史、自然、遗产,所以需要保护这些综合的遗产。

 

国际博协伊朗国家委员会主席赛义德·奥哈迈德·M·塔巴塔巴伊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可以从达兰北部穿过海岸线到达那边,环抱整个的阿曼海的北部一部分,伊朗一半以上都是沙漠,每一条大河都有重要的特色,大河从发源到中游下游都有不同的特点。卡伦河是我们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水系管理需要在卡伦河保护水域,在过去的几百年,我们都是以一种非可持续的方式开发,但是现在需要考虑21 世纪的现代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们的宗教历史非常的长远,一方面尊重宗教,一方面要保护自然,需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所有的大河流域当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那些在河流附近的大城市,在河流流域的大城市,他们对于人类的交通,对于物流都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所有的大河可以将城市聚集到一起,把文化、政治、经济都聚合到一起。

正如我们早期谈到的,历史上水一直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水可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定居,水路可以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彼此相连。人们能看到水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能给所有文化和文明赋予生命,爱兰人也不例外,到20 世纪,在爱兰人的信仰中,水与上帝一样重要。根据古老的伊朗神话,水是从天上诞生的,水的诞生在其他的生物之前。可我们看到战争带来的大灾难,偏执和工业化都遍布了全世界,这些都在威胁我们的环境,我希望人们能通过协商理解和对话,保护我们的自然遗产,因为河流就是友谊之歌。

 

英国国家文化遗产和博物馆行业特级顾问大卫·马斯特斯 

遗产解读就是博物馆和遗产如何向游客解说其收藏历史建筑和纪念物。我们作为遗产解读者,认为自己是一个负责沟通的专业人士,是博物馆官员和教授,这是一方,对于研究的领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也是另外一方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我们所做的研究不仅仅是关于我们的藏品,而且是关于我们的游客,我们想要更多的游客体会到遗产的壮观伟大,让他们多来博物馆。

作为遗产解读者如何把景观解读出来,会去进行群众调查,同时进行概念设计,把这些概念设计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阐释,把逝去的历史带到现在游客面前,让他们体会最具优势的福克斯顿船闸的斜坡,用一些青铜雕像放在路边,让他们感受古代的氛围。儿童会很喜欢,也有一些智能手机App 和福克斯顿船闸相关的,也可以下载进行探索。这些动人的音频解说和模拟,都可以让我们回到英雄传奇的世界。即将离开的游客都会深受维京人技巧的鼓舞,会欣赏复杂的维京文化。这是我们的遗产解读方面的小项目,在博物馆方面也进行了类似的项目。

 我有几个结论,第一遗产解读是专业的学科,目的要填补博物馆和游客之间的知识鸿沟。第二是遗产解读者需要使用研究分析、内容策划和创意设计等技巧,为旅客安排愉快和难忘的博物馆展览活动。第三是在我们解释世界各地的河流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遗产解读者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兼国际汉学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盟总干事陈珏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我们有四大早期的河文明,被视为世上的文明摇篮。由于全球现代化的快速进步,十九世纪以来古代的河文明度过了艰难的时期,难以追赶全球化的脚步。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古代文明会在现代和未来扮演什么的角色?还是过去重要现在不重要了呢?

答案是当然,以中国为例,今日在长江流域有三大超现代文明重镇,他们享誉世界,首先在长江上游有重庆,下游有上海,在长江的中游有武汉,他们都是现代化的城市,和纽约、香港、伦敦相比也不逊色。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二大的世界经济体,但是中国成就第二经济体的路非常艰辛,在过去170 年从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可以说走过了一条艰辛的路程,取得全球文化和政治的一个地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曲金良 

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大河文明”,都是通江连海的文明;我们都强调大河文明,也强调海洋文明,强调的是关于大河的风采特点和表现形式,海洋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视角,这种强调是很有必要的,仅仅强调还没有宏观的理念,对我们人类文明整体的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大的文明是通海的,规模比较小的文明,是作为内部的河流文明还有纯海洋的岛屿文明特点比较突出,各有风采;古代发达的大文明,都在地球的“金腰带”上;大流域大河文明,是有腹地的文明,即大文明。大文明都是中心文明体;幅员腹地多大,文明体多大;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所有的大文明中,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文明中,唯一江河湖海连通、海陆兼具、海内-海外协和统一的大文明。世界上各大的文明都是通海的文明,也是两河文明。

 

埃及尼罗河博物馆创始人/设计者奥萨马·侯赛因 

我们的博物馆是去年11 月建的,博物馆展现尼罗河的历史,包括河流的历史还有流域的历史。博物馆展示了很多的文明和尼罗河沿岸的国家。尼罗河在埃及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在埃及的古代历史中。每年7 到9 月,尼罗河都会泛滥。每一年都会对这种泛滥进行记录,住在尼罗河旁边,土壤非常的肥沃,有足够的水灌溉。如果不是尼罗河的话,古埃及的文明和生命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

通过考古学挖掘出的大量玉器,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特点,那就是一个国家文明到了非常稳定的时期,比方说里面有大量的神秘的人的头像,还有大量的凤的图案,这个图案包括人的头像,包括虎的形象,都已经比较成熟。各地文明可能是多种多样起源方式,也不是完全相同,但是人类的发展文明还是有共同的一面,共同发展和进步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次主办大河文明对话有意义的一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柳春鸣 

我们在武汉看到的长江是非常宽阔的大平原大江,长江流到重庆那一带是丘陵山地,江水比较狭窄,涨落起伏比较大。有的时候低于常年的水位,对人们来说生活也会带来影响,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很特殊的文化遗产,就是枯水。自古以来重庆的沿江地区留下了很多的枯水堤,从唐代以来,古代人们就在这上面留下了大量枯水低壑,水越枯就露得越多,当地人们发现很有意思,就在上面标注水位,用什么?在上面刻石鱼或者用文字记载,由此形成了石鱼雕刻和枯水碑刻,一共有110 多条,石鱼刻了18 位,1200 多年间74 个枯水年份,这就是很完整的一个长江水位变化的记载,这个记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被称为是世界唯一古代的水文账。这是长江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三峡大坝兴建以后,为了按照原址来保护,国家花了不少钱,建了水下博物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观。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 

讲大河文明,研究大河文化,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古代的文明,长江文明对中国来说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研究长江文明,不能不注意长江上游。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杰巴里尔·诺坎德 

伊朗高原长期以来有人居住,可以回溯到很多年前,最早的时候第一批人类大概在100万到500 万年前,自那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生活的改变,从游牧到后来的农耕文明,伊朗的农耕文明,也成为它的精髓和一个历史。关于河流方面,我们中国和伊朗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古老的灌溉和农业大国,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临近国家的中心。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

在中国来讲,只有讲长江和黄河,黄河也离不开长江。就中原文明来讲,黄河中游地区的文明发展来讲,黄河中游地区中原文明的高度综合性,能够高度吸收四方文化的精华,发展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存在,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河南中原地区是一个南北通道,还是一个东西的通道,从南边来讲,在河南地区从南阳到许昌到郑州安阳,这是一条线,东西方向从郑州到洛阳,就考古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历史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以玉器的表现为例子,我们有两种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在二里头里面都有表现,甚至于东北的红山文化等,能集中于中原地区,说明中原地区有一个高度的文化融合性,这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另一是个深厚的农业经济基础,这四大文明是相通的,我们在中原地区,黄河的中游地区,表现得非常明晰,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基础。还有一个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起到了作用,还有一句话是祖宗的观念在里面表现得非常明显,还有一个高度的礼乐文化,中原文化连续的发展就是连续不断的发展序列,不断线的,这是整个黄河中游文化的几个特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晏新志 

所有的文明和水都有关,离不开水,在古代人们和自然的相处中,所有的文化和重要的文化遗迹发现,跟水是分不开的。陕西是南北比较长的省份。地理环境上,从北边的陕北黄土高原到中部的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所有的从史前的到封建社会以后的文明,基本上都是和水有关。陕西的文明也是这样,陕北的遗址旁边也是有河流的,到了关中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陕西重要的文化遗址和发现都在河流的两边。由西向东文明遗址分布得很丰富。到南边汉水流域,秦岭以南是汉水地区,中部是渭河和黄河支流,这些地方的分布使得陕西的文明,虽然是属于黄河和长江的支流,但是重要的支流,所以文明的分布和组成对整个中华文明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所有的丝路沿线的文明也是离不开水的,我们从长安出发,长安是丝路的起点,丝路是商业贸易通道,在交流过程中,中西文明的互建,所有的丝路商队沿着水有绿洲的地方,才是丝路能歇脚和交通便捷的地方,我们看到在新疆都是沿着河流在走,草原丝路和海上丝路,都是和水有关的。

 

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 

青海是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也称之为江河之源。早在3 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形成了江河源头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域文化。这个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征。比如说在黄河谷地有围绕农耕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以藏族为代表的藏民族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蒙古文化等等,这样一些带有地域和水域流向以及民族特征为内容的文化特征。再一个特征是在这个区域当中,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唱艺术、雕塑、绘画、寺庙建筑、表演、服饰等,汇聚成了艺术的海洋,每到不同的季节,各个民族通过节气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这些民族文化艺术也被世界所认同。不但具有非常强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非常好的旅游观赏价值。

 

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 

河流孕育着文明。藏民族世代繁衍生活在这片青藏高原之上,以其独有的审美情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比如就在三江流域的卡若文化,形成神山圣水的本教遗风,在藏民族文化中延续,佛教传入西藏历经本土化形成了藏民族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从西藏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像和唐朝绘画等,比如青铜像中,印度等风格,尼泊尔等画派,以及古今文献,证实了西藏的文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建而丰富。西藏博物馆也是不断举办各类展览,成为内地乃至世界受众快速了解浓缩历史的窗口。通过这次大河对话,让我更加坚信博物馆应该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文物以多元的形式述说更多的故事,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弘扬传承历史文明的殿堂,更应该成为引领社会风尚创新、传播正能量的场所,希望今后的博物馆行业能加强横向联系,使陈列展览综合反映人类历史脉络和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注重文化带历史区域,唱响主旋律,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得更生动!

 

巴西圣保罗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研究和推广部主任卡拉·吉贝托尼·卡尔内鲁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区的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这代表了巴西原住民的文化,而且也大大影响了中东等地区的文化。这些考古的藏品现在也在很多博物馆当中得以收藏,展示了当时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也很好地代表了不同的巴西地区的文化区别。为了保护目前博物馆当中的藏品,并且进一步进行宣传,我们需要对于过去的藏品进行一些修复,同时加强保护,也需要做更多的学术研究,去扩大它的影响。目前我们在进行的管理计划,第一是我们的不同博物馆应该加强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藏品的扩展和建设。还有加强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相关的文化宣传,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扩展博物馆的责任,让博物馆真正承担起责任。第二是博物馆应该起到导师作用,让过去一些比较抽象的博物馆的理念变得更具体更容易付诸实施,在城市博物馆所在的城市,也应该注重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第三是加强社会文化的包容性,更多保护文化资产文化遗产,加强制度的建设和政策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 

湖南有一条江是湘江,是长江非常重要的支流,湖南在古代历史上,其实经常被构建为一个苗蛮之地,从屈原到贾谊,很多重要的官员都流放到了湖南,湖南在历史上会被描述成一个文化相对落后一点的地区。事实上从近十几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已经对这个观点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比如在湖南道县,发现了将近一万年的人工栽培的水稻,这样一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对湖南这个地区,在长江流域的文明里的地位,组合成对长江文明独特性地位的一个新看法。在古代社会,政治中心很多是在北方黄河流域,在历史文献中的描述,南方有时候会描述成边远的地方,就是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些看法,但是这些看法从今天的学科发展来看,是可以有新的说法。不是说湖南文化有多高度发达,我们主要要关注的不是高下和优劣之分,更多是它们的独特性,形成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间的关系和贡献,文化文明的发展,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 

很高兴能看到很多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的报告,我们做了12 年的国家研究工程项目,叫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中华文明是怎么起源形成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和特点,有交换交流的原因,也有战争、贸易、原始宗教等等,是一个大型的多学科的研究项目,有200 多位学者参与。今天我侧重讲一下长江下游的文明或者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历史地位。在长江的下游,发现了1万年前非常早的水稻以及和水稻相关的文化。在中国范围内,最早的陶器也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大约有一万年,甚至1.4 万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陶器的起源地,还有其他地方也有陶器的起源,但是长江中下游在中国范围内是最早的陶器起源地。在长江下游发现最早的用船的证据,在杭州萧山发现了独木舟,准确年代是7600 年,在中国范围内是最早的船的遗迹。还有漆器,在木器上涂红漆距今7 千年,这是在长江下游,在浙江河姆渡遗址,还有最早的社会分化,我们研究文明起源,怎么从平等的社会出现了分化和权利,也是在长江下游发现的。还有瓷器,中国是瓷器之都,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4 千年前,也是浙江北部,还有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著名国度,最早的出土实物也是出现在浙江北部,年代在距今4600 年。长江中下游的史前文化,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刚刚讲的这些都是它的表现,还有精神层面的,对龙的信仰,权贵阶层掌握了技术的权力,原始宗教非常的发达,有很多和原始宗教有关的玉器被随葬在墓葬中,所以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史前的文化。还有钢铁的技术,中国的学生都知道有越王勾践剑,是最高的高峰,总之长江中下游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苗河流域的区域性文明共同构成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