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通贯古今的“长江文化”

2018-05-19作者:贺云翱

分享到:

通贯古今的“长江文化”

贺云翱

考古、历史学界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长江文化”进行研究。当时国家提出“T形”空间战略发展概念,其中“T”的“一横”是沿海,“一竖”就是长江,可是后来“一横”即沿海经济带建设得很好,“一竖”即长江经济带未达到应有的目标。2014年2月,“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毫无疑问,“长江经济带”建设离不开“长江文化带”的联动,研究、发掘、传承、创新历史形态的“长江文化”,对推动现代长江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上看,长江文化带上曾经有过三大文化圈,即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圈、长江中游的楚湘文化圈、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圈,还包括周边的滇文化圈、夜郎文化圈等,这些在历史上都是有影响有地位的文化圈。三大文化圈不仅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当下谈复兴中华文化,更加离不开对这三大文化圈的深刻认知。同时这三大文化圈在历史上也是互动的,“吴越文化”不仅进入了江西、两湖,甚至在上游的“三星堆文化”里也发现有长江下游文化的踪迹,巴蜀文化与吴越文化有过深层次的互动,譬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很多的诗人、学者、艺术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等在长江上下游创造了无数的文化成就。再如屈原虽然是楚人,但楚文化对长江上下游文化都非常有影响。近代以来,这种沿江的文化要素互动更是频繁。所以说当代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加强长江文化带的研究及建设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基础和不可估量的现代价值。

“长江文化”是一种流域文化,它的形态丰富、内涵复杂,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存在,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它首先是由一连串若干万年尤其是文明诞生以来在中华大地上长江沿线孕育、成长、演变、发展形成的历史文化形态,沿江古典和现代的诗文、沿江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大量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遗产、产业遗产,大量的古老的历史地名、文化艺术形态,如书派、画派、宗教流派等,都是历史性的创造,既见证着长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也成为未来长江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长江流域从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开始,发展到先秦时期的巴文明、蜀文明、楚文明、吴文明、越文明等,一直到近代以来的文化成就,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流域文化共同体,也是一个异常丰富的创新宝库。我们必须思考,那些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的资源。就现实而言,如果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中增加长江文化带建设规划的内容,意义将是重大而深远的,即长江文化的内涵一旦落到实践层面,它们的发展价值就是难以估量的。我们看到,长江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种文化景观等,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式存在于各个城市和地区,但支撑这些文化遗产生存的基础是整个长江走廊,这些文化形态从不同方面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特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长江文化”中不同形态的文化事象本身还具备渗透性、涵摄性、延展性,如李白写长江的诗,吟诵的对象可能是某地的景物,但它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意象却是整个长江的。从长江文化应用价值方面说,它能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认同基础、精神动力,同时也能够成为带动长江流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民生,等等。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南京的夫子庙和中山陵,江西九江的庐山、瓷都景德镇,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屈原文化遗迹,重庆的白帝城、大足石刻以及渝鄂共有的三峡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代通过长江文化带的建设,推动长江流域文化的联动和要素整合,“长江文化”就能够成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内涵极其丰富、有很高欣赏价值、具有强大发展能力的综合文化体系。

“长江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及今而言,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体系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及其创造的文化都必须以自然为基础。目前,在我国内陆地区唯一能保持并形成良好航运状态,贯通东西部的水上交通线只有长江,又通过其密如蛛网的支流,如大运河连通江、浙、鲁,也包容了淮河文化;芜申运河连通皖、苏、沪;赣江、湘江分别沟通江西、湖南内陆;大宁河到达巫溪及秦巴山地;嘉陵江到达四川内地;乌江联通重庆贵州;作为长江一部分的金沙江达到云南等。长江水运成为最便捷、最省钱、最低碳、最生态的运输方式,而目前利用率还很低。“工业文明”否定了传统的水运形态,“生态文明”会让水运重新崛起。长江流域良好的航运条件天然地和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长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它通过“水”让中国与世界各地连接,这充分说明长江拥有特殊的自然优势和“长江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第二,长江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有着沟通东西、携手南北地区的纽带性作用,

具备特殊的空间优势。上游地区通过重庆、成都、陕西向北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向南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游的武汉、长沙、南昌等“中三角”城市群北通首都,南达珠三角;下游地区南京、上海等也是北通内陆南接海洋。长江经济带把中国“一路一带”有机地连为一体。目前,重庆已经通过铁路交通连接陆上丝绸之路(渝新欧铁路),为将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空间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奠定了基础。“长江经济带”将会使我国原有的“T”形战略发展为“三纵三横”的网络状发展格局,而长江在这一网络状格局中占有着中心的位置。 

第三,从考古学和历史学分析,中国有四大文化板块。即从北向南有草原高原文化板块、黄河文化板块、长江文化板块、海洋文化板块,通过四大文化板块形成多样而一体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中华文明的庞大体系,它们内在的互动发展力量是无法想象的。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华文明连绵几千年,至今屹立于世,没有断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几大不同的文化板块此起彼伏地展现出它们的内生能量,而且每一次的中华文明复兴都是多样性文化板块互动和结构重新调整的结果。“长江文化”与其他板块文化存在着天然的彼此支撑的关系。它们各自创造文化成就,互相提供文化能量,共同构建中华文明的复兴高潮。近代以来,长江文化一直承载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长江文化发展高潮的到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高潮到来的必备条件。长江本身跟大海的联系,通过“三横三纵”发展结构关系的建构,通过中国多文化板块互动的历史经验,都能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江文化建设确是中华文明复兴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条件。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