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有哪些濒危植物?科学家是怎么对它们进行保护的?作为普通人,能为生态保护做些什么呢?4月28日,2024世界花园大会武汉会场系列活动之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第五十七期大河讲堂,在长江文明馆学术报告厅开讲。中国三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中心主任专业师黄桂云,以“践行两山理论,共护长江之美”为主题,带领线下线上公众感受不一样的长江流域珍稀植物保护。
“三峡坝区风景如画,你们还把珍稀植物保护得这么好。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讲堂开始,黄主任深情提起了习总书记到访三峡坝区说的话。她心中牢记嘱托,一定要把三峡坝区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充分绽放三峡坝区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
真正实验起来并不顺利。比如三峡特有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我们用孢子进行繁育时,它总是黑乎乎、软绵绵的,毫无生机。是不是方向搞错了?”黄主任走出实验室,“原生态”观察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和人一样,幼儿时期生长最迅速。所以相比种子,嫩芽、嫩茎等营养器官更适合组培。”得出结论后,她成功诱导出组培苗,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它像不像在跳芭蕾舞?”“太空中回来的种子有变化吗?”“它的叶子像不像马褂?”黄主任图文并茂的讲解,勾起了在场同学们的求知欲,加深了大家对长江珍稀植物保护的认识,让“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念深入人心。
本次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开展,约200名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的师生代表、长江文明馆志愿者代表参与线下活动,全网约21万名线上观众参与此次活动。